本帖最后由 川摄网助理 于 2018-1-28 10:48 编辑
三.牡丹红梅齐争艳 1.牡丹牌照相机 丹东照相机厂始建于70年代初期,主要生产牡丹牌120系列双镜头反光相机,后期也生产了两款135平视取景相机。是当时我国主要相机生产厂家之一。牡丹厂生产了一款带测光表的MD-1D型相机。又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MD-1D的测光精度不高,又不太实用,加之当时135相机对市场的冲击很大,所以MD-1D仅处于试生产状态,很快便退出了历史舞台。MD-1D的产量虽不太多,但它是我国仅有的两种120双反相机之一,而牡丹MD-1D相机是我国唯一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带测光系统的120双反相机,虽然它称不上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但它对提高牡丹厂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红梅牌照相机 红梅是常州照相机厂的产品,早期的产品外壳很粗糙,后期的形成生产规模后有两种款式,就是不带闪光灯插座和带闪灯插座的款式。红梅HM-1皮腔折叠相机是同类中档次比较低的。
四、国产的“哈苏”相机:“东风牌”120单反相机:
东风相机制造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以瑞典的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制作的。当时定名6920型(意为国庆20周年),东风相机后改为东风牌照相机。 当时为了填补国内不能生产高档相机的空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指派上海照相机厂试制生产中国的高档相机。上海照相机厂为尽早推出东风相机,组成了攻关研制小组,终于在1969年年底试制成功了东风样机。试制东风相机的指导思想是在“赶超”上下功夫,首先要赶上哈苏500C。同时,在赶的基础上还要超过它,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东风相机。但是,因为受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工业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东风套机虽然在加工精度和形位分差上接近哈苏的工艺水平,但质量与哈苏相比还是略有差距。资料表明东风相机出品量不足百台,而且相当数量的套机不含广角镜头。由于产量稀少,加之研制费、设备费以及制造费等成本极高,使得东风相机具有划时代的纪念意义。 东风照相机由镜头(含快门)、机身、后背(暗盒)三大部门组成。东风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f80mm/F2.8),广角镜头(f50mm/F4),中焦镜头(f150mm/F4)三种,其成像质量可与哈苏镜头媲美。镜头内装有康盘机械式镜向快门,速度为B门,1-1/1000秒,有自拍机及XM向光同步,整个镜头上还有景深预测杆,景深距离直接指示。EV值数据指示环等。机身除有一套卷片机、取景、测距装置以外,还含上下二片的辅助快门和反光板可随时翻起锁住。暗盒可以从机身上随时卸载,可装不同感光度的黑白及粉色照片,每个暗盒均可自动记数,自动停片。 东风相机主要生产日期为70年-73年,合计生产97架,因物超所值,生产数量极少,它已成为世界级收藏家们的“宠物”。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古旧相机的拍卖会上,一台东风相机最后成交价为11万元。
五.国产精品的骄傲:红旗牌照相机 该相机于1973年我国生产的第一架仿德国莱卡M3型平视取景照相机,定名为“红旗20”。照相机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f50mm/F1.4),广角镜头(f35mm/F1.4),中焦镜头(f90mm/F2),三款配套镜头均为高素质的顶级镜头。取景采用大倍率亮框取景器,并设计了卡基线双像重合式测距器,卷片采用快速装片机构,快门速度最高为1/1000秒。顶盖上毛泽东手书“红旗”二字。 “红旗20”主要生产日期为73年-79年,合计生产271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相机收藏家竟相寻觅的对象。 如今仿徕卡的红旗相机由于产量极少,成为国产古董相机的龙头,价位已经从前几年的8万元飙升至如今的20万元左右。估计市场上品相好说明书、牛皮套齐全、编号靠前的,价格不会低于1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