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键行者 于 2017-7-4 11:58 编辑
(三)作品征集 1、作品要求 (1)内容:作品紧扣“创新成都”主题,以图片形式介绍展示成都市创新成果、科技科普成果,反应成都创新形象名片、科技名片,反应群众学科技、学科普状态;反应科技科普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品质提升,反应居民共建军民融合的氛围。 作品内容要求导向正确、主题鲜明、内容生动、以富有感染力的摄影艺术手法,突出人文关怀,注重艺术性,体现思想性,弘扬正能量。 (2)题材:为吸引更多人参与,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也更好的体现百花齐放,拟采用开放式不限题材征稿。人物、环境、事件、创意只要契合主题表现均可,手机、相机均可。 (3)征稿范围:拍摄对象以成都市以及周边范围为主的元素、任务和事件。投稿人不分区域地域。 (4)关于后期:数码投稿作品鼓励用计算机二次创作和后期制作。纪实作品后期尽可能的还原项目真实,不得做元素上的变更和色调上的过分调整。艺术作品后期允许做二次创作和调整,但应更好的反应作品主题和品质。 (5)图片规格:每数码拍摄要求达到相机最宽边不低于2000象素,手机不低于400像素; (6)可靠联系方式:作品需附作品名称、作者姓名以及可靠联系方式,情况通报。 2、截稿时间:从即日起开始投稿,投稿截止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 3、特别说明:所有参赛作品若发生侵犯他人肖像权、著作权、名誉权等由此引发的一切法律纠纷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每位参赛者参赛作品投稿后即被视为明确同意主办方拥有其作品使用权,可以将该作品用于展览、展示、广告、网站视频等非商业方面的应用,具有署名权,但不再另付费用。 大赛不对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 (四)评审 1、评审程序:由大赛组织机构组成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 2、基本标准: (1)是否契合主题。作品应该明确的表达了科普以及与科普生活有关的环境、元素、事件; (2)作品应该感染力,是能较好地传达作者的情绪,打动观者的; (3)要有较好的画面控制。较好的曝光控制、较好的视角和构图、恰当的后期; (4)照片须符合大赛规格要求(含像素、边长、大小); (5)照片须是与本次大赛入围作品或国内外知名作品雷同; (6)照片须是没有一稿多投或者曾经在本系统获奖的作品; (7)作者须有可靠的联系方式的。 (8)其他参考因素。。。。。。 (五)奖项设置 为使活动更具参与性和专业性,拟以分类奖项形式设奖 一等奖2名 3000元奖金+获奖证书 二等奖10名 1000奖金+获奖证书 三等奖10名 500奖金+获奖证书 优秀奖30幅 200奖金+获奖证书 组织奖5个 获奖证书 三、相关活动 在进基地、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的要求前提下开展采风、培训讲座和交流活动。 (一)采风创作 为更好的切入主题,提高作品质量和数量,有针对性的组织目标群体对目标区域,如基地、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等进行采风拍摄,吸引更多关注,落实更多实效作品,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宣传与关联。 (二)培训讲座 为更好的切入主题,提高作品质量和数量,同时丰富相关部门机构的文化素质,有计划的进基地、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有针对性的组织摄影知识技能讲座与培训。 (三)总结交流 根据赛事活动进度,组织相关部门、参与者开展对活动的总结和交流,以期随时修正、促进更好的活动进展。 以上活动即时通知、限额参加,请大家密切关注四川摄影网及其微信平台聊天群等的通告,及时报名参加。 四、后续成果 (一)文献保存:投稿作品将用作长期保存及宣传使用。 (二)展示展播: 1、获奖作品通过在网络、自媒体、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等的展播展示,更好的延续赛事影响力,更好的展示科普科技成果以及为后续工作打下更好的舆论基础。 2、巡回展出:配合科普活动获奖作品将进行实地巡回展览,更直观展示赛事成果,提升科普传播力。 (三)制作成册:将活动创作出来的作品制作成宣传画,在相关场所进行装饰、展示,同时制作赛事作品画册用于传播、纪念、文献留存。 (四)视频展播:获奖作品将被制作成视频保存、展示、传播。
五、联系咨询:
大赛组委会电话028-86699958 QQ微信281839780(川摄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