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键行者 于 2014-6-13 11:27 编辑
要得好照片,有必要弄懂什么是好照片(关于好照片的探讨) 一键行者
常常看到很多摄友发帖,硬伤明显,问题很多,但从作者不厌其烦的上传就能感觉到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简单说,这就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好照片得问题,往深了说就是对摄影作品的鉴赏存在问题。虽然用于发片交流是值得鼓励与赞赏的,但毕竟交流的目的是为提高。那么而长此下去会造成误区,更不宜于提高。因而怎样鉴别照片的好坏就摆在我们面前了。 我们也常常看到人们会一张照片的优劣争论不休,或者要么就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搪塞。这些都不易于交流和提高。所以对照片的评价标准是必须滴。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基础标准的,有了基础和标准探讨和鉴赏才会有方向而不致离题千里永无结果。 而弄清楚好照片的样式,甚至标准对于大家来说益除是很多的,除了可以很好的交流,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不止误人误己,贻误至深。 以下标准有权威认定也有个人总结,不尽完善在所难免,仅作探讨,供参考。
先引用著名的《美国纽约摄影教材》对于好照片的定义: 一个鲜明的主题,或者是表现一个人,或者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体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必须有吸引人的视点,也就是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摆设主体。 一张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对此笔者是认同的,甚至还奉若经典。但笔记这些是胶片时代,纪实主流时代的东西,是不是有必要于是俱进呢。笔者斗胆猜想衍生一些想法认为可以从软硬两方面进行进一步考量。 1、软性指标 (1) 一个鲜明的主题,或者是表现一个人、一件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故事情节,甚或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有一定的风格格调。一张好片是应该带有一些个人倾向性的表达方式的,从色调,从视角,从曝光到焦点的应用等都要有一定自己的特点,这样才不至于流俗化,不至于平庸。当然格调风格并没有一定的成规,更不是过于的夸张与偏执。 (3)能引起共鸣,不管是对内容的感动还是对形式美的感染。同时,应具有耐看性,甚至保存价值。(共鸣对象应该分为多数人的共鸣或者你目标对象的共鸣。当然,能引起共鸣的也不一定是好照片,需要三项软硬指标兼顾才算。比如有些照片是人漂亮、风景好、或者实例感人,也能引起共鸣,但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好照片。) 2、硬性指标: (1)明确突出的主体(兴趣点、视点):即必须有吸引人的兴趣中心,也就是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兴趣中心,也就是你要重点表达的主体。 (2)正确的用光:曝光正确(不是准确)、突出主体。用光合理有特点,曝光正确是最低要求,光影包括明度、反差、方向、色调、软硬,真正的“用光”能够让光影的这些方面为主题服务。只有懂得用光才能让拍到的和设想的一致。用光相当于拍摄时多了一杆画笔,这杆笔可以让照片添彩无数。
(3)完整的构图:常有构图决定一切的说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体现了构图的重要性。构图要布局规范,画面简洁。起码是要有一定章法,营造明确,布局营造要能为突出主体起到明确的作用。构图,并不只是黄金分割就足够,而是一切突出主题的手段——简化、取舍、对比、反差、景深、背景、线条、平衡、动感、透视、倒影等等。构图好的照片是在视觉上布了一个局,这个让当局者完全迷于你所要表达的主题,让所谓懂与不懂的人都能感受到其形式上的美感。
(4)高质量的画质:画面焦点准确、锐度适当、清晰通透;景深控制合理,该实的实,该虚的虚;色彩好,还原正确,调整能提升画面表达,一般来说是需要油润自然的.同时不能有明显的硬伤,保证细节的完整性。 以上皆为一般照片的基本评价标准,当然一张照片的评判肯定不至于此,还有主动因素,但这些是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至于什么风格、个性,新的主张理念等更高的要求这里只做基本的讨论,那是另一回事了,就留待大家补充探讨吧。 (5)恰当的后期 与时俱进,后期(PS数码暗室)在现代摄影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公认,其重要性也是不争的事实了。可以这样不夸张的说,在摄影的专业领域,基本无片不后期,无后期则几乎不可用。 适当的后期,可以还原场景的真实、补救照片的缺陷,提升照片的质量,融合作者的风格,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发挥和表现作者创意是想,空间无线。
3、分清是拍摄对象呈现的美还是拍的美 (1)拍摄对象的美,并不是拍的美; (2)我们要的是把美的对象的美如实呈现或者拍的更美,把不美的对象也拍美 很多时候,是否好照片我们不敢妄断,但是不是不好的照片则是比较容易判断的,我们对照片的最低要求是没有硬伤。 妥否,见智见仁吧。哈哈 |